如何打破束缚、发挥优势、成就梦想
感恩幸运女神的眷顾
生于长于广州,海外求学和工作后,在深圳住过一段时间后定居香港,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从概念上去理解,对于我来说,实乃身在此山中。所以看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我也为这个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感到兴奋。
我出生于广州,从小就家里充满爱,父母爱看书学习,工作勤奋努力,这些影响、熏陶了我,给了我一个好的成长氛围。
小学时,靠点小聪明,成绩不错,自信满满。但刚进初中,就感到自卑,因为我的母校华师附中汇聚了全省最优秀的学生。但我的班主任点醒了我。她问我觉得班里谁“牛”?我列举了3位同学。老师笑笑说,没有了?那你不就排第四吗?我学会了,虽然大家起点不一样,但终点是一样的,只要我中间跑快点就能赶上。
高二时,我好不容易在极高的拒签率下拿到美国签证出国,却发现从3千多人的名校来到了一家只有五个学生、两个老师的学校,立马到处找学校,在被数十家学校拒绝后,一位女校长为我打开了大门。
从出国前一本全英文的书都没看过,在戏剧老师逐个字符纠正我发音的帮助下,讲近乎母语的流利英文。从第一次考SAT在考场睡了两个多小时,什么都看不懂,到每天背上百个单词,成为学校里第一个考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四年的课程三年修完荣誉毕业。
之后到香港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工作,上班第二天就开始了空中飞人的生活,基本上每周有四天都在出差,每天早上9点到半夜2-3点,没有周末,每周熬一次通宵,无日无夜地在干活。但也感谢老板同事们的教导,使我学到了许多,在投资银行训练一段时间出来,学习能力强,效率高,抗压性强,不怕吃苦,不怕被骂,心理素质比较好。也感恩被评为星级分析师,甚至拿到提前升职的Offer。
去到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再读硕士,感恩小伙伴们的推选,做了学生会主席,在充斥着负面新闻的美国,从草根外交做起,每周办中国沙龙,办论坛,组织外国学生来中国交流,等等,为说清中国故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在凤凰卫视,我从凤凰早班车主编做起,每天半夜4点起床摸黑上班;到做夜班新闻主播,半夜12点上班至早上7点;到从凤凰广播总裁助理做起,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到28岁被任命为香港最年轻的电台台长;从没做过幕前采访,一手策划、制片、创办和主持了现在的全球高端访谈节目《领航者》。
一路走来,我都遇到过极大的挑战,当中当然有自己没日没夜的奋斗,但一步步走来,也有无数家人、老师、老板、同事、朋友的帮助与支持。
回顾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勤奋和努力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唯一因素。因为,许多人也努力过、拼搏过,却没有获得同样的回报。当然,努力和坚持是必须的,但能否成功由许多因素所决定,包括你出生的家庭,老师一路的辅导,同学同事们的帮助,是否遇到赏识你的伯乐,或是遇到一个正好可以发挥你才能的时代和行业等。那种懂得珍惜自己所得、感恩幸运女神眷顾的态度,能否更勤奋努力、更谦卑待人、更多地回馈社会、并向更高的目标前行,是取得或大或小成功的人所面对的共同考验。
成功职场女性的共通点
我很感恩有机会通过我的节目采访到一些成功的女性嘉宾,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些女性领航者。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不只是拥有事业上的成功,她们也是一直抱着感恩、谦逊的态度在不断前行,也看到她们身上的一些共通点。
一、全情投入、持续学习
这些女性领航者们在各自的领域出类拔萃,每个人都有工作狂的一面,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她们在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专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很重视个人的积累,自觉持续学习,不断丰富、充实和提高自己。
信德集团行政主席何超琼说,就算在旅遊中、她唯一得以休息、可以有一点自己思考时间的时候,她也会不停地观察,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从餐厅餐牌到酒店设计到景点安排,不断学习,反省思考可进步之处。
这让我回想起《领航者》节目的启动,从2017年2月开始筹备这档周播节目,平均每晚睡4-5小时。采访每一位嘉宾前我基本上都要看六七十页的资料,还有看他以往的采访,相关领域资料,人物传记或相关书籍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未来社会等。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消失了,无时无刻都在思考工作,因为工作是我所爱!
也有人提醒过我,说你看有些主持人,一堆资料翻一翻,抓几个点,访谈就够用了,说我就是做惯了好学生,要看一大堆图书资料才安心。但对我而言,准备资料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因为我不只是为了做好访谈而“做功课”,对我来说,“做功课”本身就是学习和享受。每一次嘉宾的访问,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其收获就像大文豪海明威所说,都是“一场可带走的盛宴”!
我很庆幸和感恩的是,付出的汗水也有人看到。很多嘉宾都说我的采访是他们接受过最好的采访。我发现,如果做了充足的功课,嘉宾们也会更有兴致去跟你聊更深入的话题,去分享他们的经验。
在“快餐文化”和“娱乐至上”文化盛行、在媒体去中心化和竞争激烈的当下,如果不以200%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付出200%的努力,又有什么可能会跑出线呢?
二、极强的适应力和学习力
从这些事业有成的杰出女性走过的道路来看,她们很多都经历过择业的变化。
香港首位女性保安局长、新民党主席、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大学唸的是文学,学生时代的理想是做学者或作家。当时,她大学一毕业就需要负担家庭生计,而在大学毕业前有人建议她,说政府工作薪水不错且稳定,她就去报考政务官,结果从此爱上政治。
她们的成功看似歪打正着,但背后隐藏着的是她们多年的积累和极强的学习力和适应力。
再回归到我自己,我也是有这种转型的经历。我本科是在斯坦福大学读经济学,毕业后去投资银行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公共政策,读完回来凤凰当了电台的台长,最后才在前年开启了现在这档《领航者》栏目。一路走来就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去重新学习。
说到电台的经历,其实开始之前我都没怎么听过电台,所以在接到要帮助集团创办电台业务的任务时,只能是快速地大量地去听各种电台,一个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写了几百页的申请书给香港特区政府申请牌照。从一个人一张椅子开始,我从频道的申请、山头建发射站,到办公室的装修、人员招聘、节目策划、市场营销等等,所有这些都要快速地学习、消化。
到现在做《领航者》这档节目也一样,其实之前并没有什么采访经验,我也不怎么看电视,但我知道这是我想做的事情,就去快速地大量地去观看全球的各类节目,也请身边的朋友们给我各种批评性的建议,帮助我不断去改进和完善节目。但也正因为我不是专业培训出来的主持人,反而没有包袱,采访嘉宾的时候也是平时聊天一样自然的状态,让嘉宾可以放松下来,畅所欲言。
三、特立独行、执着勇敢
我发现这些成功的女性都不太在乎别人的世俗眼光,有一点点特立独行,自己认定的目标和事情就勇往直前,执着勇敢。
比如说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大家都知道她的管理风格就是很强势、强悍。外界总是给她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但那些标签都影响不到她,她说,“他们说得越多,我干得越欢”。她不愿意、也不屑与世俗的评论进行无谓的争辩,而是“以事实说话”,用5年时间创造出过去21年利润的3倍。
我自己对此也深有体会。我在28岁时成为了当时香港最年轻的电台台长。当时和我打交道的政府人员和香港其他台长基本上都是50岁以上的“老男人”。一开始政府开会的时候还说,能不能叫上我的上司一起来,需要做重大决定。后来,我在各种谈判和交流里面表现出来的专业度得到了行内人的尊重,也没有人再质疑这个只身前来开会的20多岁的小女孩。
到现在《领航者》这档节目,其实源于我在两年多前生完二宝后一次大病中的思考。思来想去,我当初选择媒体的初衷就是热爱去一线做访谈。当时我也听到了不少质疑声,有人说你都生二胎了,现在起步太晚了;有人说你从没这方面的经验;有人说市面上访谈类节目太多了,你要如何脱颖而出……. 但我想,只要我相信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就不会去假设一个option B,只会朝着设定的目标去努力。我也相信,就算没有经验,也可将勤补拙。
我们崇尚的领导者特征是女性的特点
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女性是推进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独特力量。我从采访的女性领航者身上看到的三大共通点也是使女性在湾区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的武器。
我记得有一次在跟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的一个小范围聚会上,施瓦布说,“其实我们现在所崇尚的领导者特征:着眼于长远、大局观、更注重合作双赢、对于团队的关怀与培养(赋能)、善于倾听、换位思考、多战线并进等等,其实都是女性的性格特点”。女性作为领导者,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维度,令这个社会更加多元和绚丽多彩。
职场女性面对的挑战
但希望拥抱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女性在职场所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又是超出许多男性的想像。在2018年财富杂志公佈的全球500大企业排行榜里,女性CEO占比不到5%,高级管理层占比约10%。女性想要取得和男性一样的成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
我自己身为事业型妈妈,也是对其有着切身体会。
小的时候,我的家庭很支持我,从没有因为我是女孩,不让我做某些事情,给我设限。令我真正对“女性”的多面角色有所体会,是在自己怀孕和生小孩以后。
那是2012年,我在负责凤凰全新电台业务的发展,当时挺着大肚子在生大儿子前3个月举办了一个全国性的DJ大赛,生前1个月在香港开办了第二条新频道,“坐月子”时让台里同事到家里开会,儿子落地不到3个月策划了港台大型政界采访专案,儿子5个月时奔波于港台各地做了近20位重量级政界人物的专访。然后又在小儿子半岁后开始在凤凰卫视策划《领航者》这档新节目,在他10个月大时又开启了飞往各地周播采访的生活。
无论在办公室、在外开会、出差,尤其是在喂奶期,都尽力克服种种难以言喻的困难,当然还有访问是在小朋友发烧生病、几乎几日未眠的状态下进行,因为没人在乎作为“母亲”这份全职工作的付出,采访时就是要以百分之百专业的面孔出现。
家庭第一、幸福绵长
有幸生活在新时代的女性,在职场上能发挥及成就的空间越来越大,但面对兼顾事业和家庭的挑战也很大!
回想以前听过的一些事业成功的女性分享她们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经验,基本论调是,很难真的做到两者兼顾,因为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所谓平衡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罢了,在每个阶段,把时间更多地分配到侧重的方面。
人生的优先排序非常重要!通过与成功女性的对话,我得到的启发就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对于婚姻幸福很重要。
我在儿子出生后,尽量争取少在办公室加班,增加白天陪伴儿子相处玩耍的时间,但儿子一睡,每天晚上9点至2点就是我的黄金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少之又少。出差时就是极大地紧缩行程,一天做一至两个访问,上周当天往返北京,从早上5点到半夜1点,开了4个会就回港了。老公笑说我要磨练成铁人,但所有事业型妈妈又何尝不是如此?
只有我们在职场上全情投入,表现足够优秀,才能赢得筹码去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然这还要求我们要分秒必争、高效运转。
脸书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的著作《向前一步》中说道:“我希望你们找到人生中真正的意义、满足和激情。我希望你们能安度未来的艰难时光,并收获更强大的力量与更坚定的决心。我希望你们能够平衡自己的生活,睁大眼睛去寻找。我还希望你们怀着进取心,在事业里全心投入,去掌控世界。”
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在乎世俗的眼光,自己认定的目标和事情就克服困难,执着勇敢地向前跑,去寻找人生真正的意义,也收获更强大的内心。
做大湾区发展的参与者、促成者、推广者
天时、地利、人和,将使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腾飞。而深圳是全中国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深圳政府对于商业、科技、文化等方面非常支持,同时又放手让企业去干,我相信将在日后大湾区的发展中起到关键带动作用。
大湾区想要获取成功,就要使人、物、信息、资金、服务更加顺畅,效率更高。一般我们看到,这五流的流通越高,经济就越发达。这需要在整个大湾区产生不只是物理叠加的效应,还要产生化学上的反应,使五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硬件软件的改进,更加畅通无阻。大湾区想要获取成功,还需要获得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而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
在粤港澳大湾区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希望在场的所有优秀女性们都一起去迎接机遇,直面挑战,做湾区发展的参与者、促成者、推广者,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共同创造湾区的美好未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