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兰:让居民过上幸福生活
一次不寻常的“公推直选”和一个村子的命运紧紧相连。事后,人们用“石头丢下去,水激活了”来形容它。
那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2008年4月2日,在组织上事先不推荐候选人,不指定书记人选的情况下,福田区下沙社区63名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直接投票选举党总支部书记。传统的“从少数人中选人”、“由少数人选人”的模式变为“从多数人中选人”、“由多数人选人”的模式。结果:黄伟兰当选。由此,产生了深圳市首个“公推直选”的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黄伟兰,这位下沙土生土长的女性,一下子成为深圳的焦点人物,那年她35岁。尽管此前她当过多年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但这一次意义不同。回忆此事,黄伟兰说,当时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是直选出来的干部,党员群众信任自己,当然要把他们放在心上,办好他们的事,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这是黄伟兰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2010年,下沙党总支部党员人数已达100人以上,为提升党组织架构,做到资源共享,黄伟兰向上级党委申请,成立了下沙社区综合党委。在党员大会上,她当选为下沙综合党委书记。黄伟兰还是市党代表,走上下沙社区领导岗位,任下沙社区综合党委书记、下沙股份公司董事、下沙社区居委会主任,分管公司党群团、居委会、工作站、人事部、办公室、财务部、妇女、青少年、儿童、文化、教育、宣传、文明创建和协调工作及廉政监督等工作,前后十多年间,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事迹,被居民称为“信得过的人”。
一、勇于创新,用现代意识建设社区
下沙原是深圳的一个行政村。黄伟兰是从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她从一名女工、厂长,不断进步,成为下沙股份公司董事、人事部经理,1998年,她得到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担任党支部书记。那一年,她25岁。虽然当时很年轻,但她在对市场和下沙的产业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用现代意识,建设新下沙”的理念。
当时,下沙已经从原来的行政村改造为集体股份制公司,如何进一步发展是摆在下沙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下沙股份公司的发展不能拖后腿。黄伟兰先从规划入手,她当上党支部书记后,协助下沙股份公司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出了适时和超前的发展思路。公司斥资300多万元,委托英国联利设计公司对下沙社区的整体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对阳光、空气、绿化、空间等人居环境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出50年不落后的《下沙新城区总体发展规划方案》,对村里的供水、供电、排水排污、道路、管网等设施进行统一建设,使下沙率先成为深圳市的无线村。
黄伟兰还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建设。在她的推动下,社区绿地面积约8600平方米可绿化面积达100%,社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下沙社区成为深圳的第一个省级生态示范社区。下沙股份公司还投资为120万元做好太阳能路灯节能工程,在下沙大道等主要街道两旁安装节能美观的太阳能路灯,对树立下沙环保节能型的生态社区新形象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社区还被评为省级“绿色社区”称号。
二、当好配角,为发展经济出谋划策
党支部的工作就是配合股份公司抓好经济建设。黄伟兰认为,当好配角,是真配,不是虚配。下沙的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城市化为下沙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社区一年比一年好。这里凝聚了她许多心血和汗水。
——充当经济发展“马前卒”。作为下沙股份公司的一名董事,多年来,黄伟兰始终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集体、股民谋利益。下沙旧工商业区改造项目是集体、股民的发展大计,在2009年开始的下沙旧工商业区改造拆迁工作中,因为利益关系,刚开始阻力很大,工作进展慢。黄伟兰以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为重,不顾身体的病痛,走东家访西家,细心做拆迁户的工作,先后多次组织股东代表、老干部、全体股民、宗亲会代表、全体党员大会,最后做通所有拆迁户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拆迁,让项目得以如期实施。她感叹,很辛苦,但有成就感。
——为确立公司发展方向出谋划策。改制过来的股份公司底子薄、基础差,根据这一实情,按照当时的发展环境,黄伟兰协助公司董事会调整了产业结构,制定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发展战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公司由原来单一的产业——土地和厂房出租,发展到以商业、工业、酒店业、房地产业、养殖业以及旅游业为主的多种产业。
——建议公司董事会把文化阵地建设纳入社区经济发展之中。下沙股份公司专门腾出一块2.2万平米的土地投资上亿元建设大型文化体育广场和停车场。设置有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田径场、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并建造大型演艺舞台,配备有音响、灯光、设备室等设施。公司还投资1亿多元增设了展示下沙几百年沿革发展史的博物馆(980.70平方米)、藏书量8万册以上的图书馆(1009.76平方米)、星光老人之家(1044平方米)、会议接待中心(813.51平方米)、现代化幼儿园(建筑面积3776.62平方米);2011年12月,下沙社区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如今,下沙股份公司总体经济实力已步入福田区集体股份制经济三强之一,逐步走向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创建和谐社区,让群众安居乐业
下沙改制以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区里工商企业云集、人口高度密集,原村民6000多人,外来人口8万多,高峰时在社区里创业的各类公司有800多家。人口剧增给医疗配套设施带来了种种压力。1999年,黄伟兰当书记的第二年,为解决社区居民“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她做了一个创举,把福田医院引入社区,成立下沙门诊部。这是深圳第一个社区门诊部。通过门诊与医院的相互转诊与资源共享,体现出“小病在门诊、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原则,达到了为民、便捷的良好效果。下沙门诊部开业至今,服务居民已有12年,还有很多其他社区慕名而来的人前来就医和保健,平均每日前往就医人数达390人。
这一举措,赢得居民的拥护。同时,黄伟兰也看到了未来工作的重心,她想社区是居民的家园,居民的需求就是自己努力方向。她有个大胆设想,要创建一个和谐社区,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居民远离麻将桌,过上真正有意义的现代生活。
黄伟兰倾力创办社区主题活动。下沙文化广场成了下沙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如今,早晨、晚上以及节假日人们在这里欢歌跳舞,踢腿挥拳。黄伟兰亲自组织各种文体队伍,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建议公司成立了足球队、篮球队、合唱队、青年舞龙舞狮队、舞蹈队和太极拳队,经常开展各类比赛活动;节假日举行游园晚会和联欢会。在社区文化广场和体育场,每星期都平均有2次不同形式的群体专题活动。公司因此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先进单位”。公司自创的《下沙之歌》唱遍社区,自创的特色舞蹈《望乡》获省、市、区的社区艺术节金奖;老年舞蹈队的舞蹈《望乡》曾获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比赛金奖。
民俗文化的发展在下沙具有坚实的基础,但下沙的民俗,在黄伟兰手里放出异彩。吃大盆菜,是下沙一大特色。正月十五闹元宵,海外华侨、港澳同胞纷纷归来,观灯赏月,万人大宴将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这一活动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授予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规模最大的民间宴会——“大盆菜宴”(3800桌)荣誉称号。在黄伟兰的推动下,下沙还被评为“广东省级旅游特色村”。现在,下沙每天接待100-300名国内外游客参观,为共建单位提供免费参观接待服务。2011年5月,《下沙祭祖习俗》连同《下沙大盆菜宴习俗》成功申报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下沙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事业、建设文化社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直选成功后,黄伟兰不断改进工作,工作方式、工作方法有了新的改变。现在,走进下沙社区,一幢幢红白相间的高层公寓矗立在芳草绿树中,酒店、健身房、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应有尽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四、热心青少年教育工作,关心妇女身心发展
黄伟兰分管的工作很多,教育始终放在重要位置。
黄伟兰特别注重青少年、年轻人的教育发展工作,建议公司成立专项资金,鼓励学习。公司先后选派员工参加各种学习班1000多人次,其中,有51人已经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对于参加各类学习进修的人员,其学习费用公司一律给予报销,并对品学兼优者给予重奖。公司制定了鼓励居民及其子女读书的奖惩条例,发放高中学历以上学生补贴。另外,她意识到培养公司接班人的重要性,建议每逢周一的公司经理级以上例会,安排公司大学生一同参加,让年轻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熟悉公司运作,多出谋献策,做到学以致用,为公司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黄伟兰十分关心妇女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注重丰富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都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还组织她们不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自强自立,让更多的家庭妇女走出来,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参与广场活动,丰富生活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她付出很多。在左邻右舍家有矛盾时,她亲自出面进行苦口婆心的调解,有时自掏腰包请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谈心;曾经有一位妇女,因为家庭问题几近崩溃,黄伟兰顾不了家里几岁的孩子,几乎晚晚陪她,与她谈心,像亲姐妹一样,帮助她渡过了难关;有一年,一位村民的新媳妇得了产后抑郁症,黄伟兰非常关心,经常去看望她,并亲自开导她,教她怎样做一个好女人、好妈妈,即时与她的家人商量怎样调理她的身体和关心爱护她,让她走出不适期。
黄伟兰主持兴办大型幼儿园,并亲自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有效解决社区居民尤其是外来建深工作者子女的读书问题,并对亲子班、幼儿兴趣班投入了大量心血,搞特色和健康教育,请名师、专家讲课,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绘画和武术小人才。
黄伟兰热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包括对民政、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教育等部门捐款捐物。2008年四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她带头并积极组织社区捐款。十几年来,公司及社区先后向省内外老、少、边、穷地区及灾区捐款1550多万元,并在革命老区捐建希望小学,还与井冈山老区结成对子,进行技术扶贫,经贸合作。
五、温柔而不失威严的女领导,有情有义的新女性
黄伟兰做人低调,不乏女性的温柔,但管理上有一种威严。她说,要用“三种力量”树立威信:一是“权威力量”,即干部必须敬业爱岗,务正求实,使广大群众自己的业绩、能力学识水平达到心里服气;二是“人格力量”,高尚的道德修养,优良的工作作风,苦干、实干的精神,取得群众、党员、员工的认可;三是“情感力量”,即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化、激励、带领党员和员工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用四个字概括就是:真情、用心。
在党务管理和公司管理中,黄伟兰一直这么坚持的,不仅做到清廉勤勉,还事事冲在先,只要居民的事,她都很重视。每年,她带领社区综合党委党员坚持开展慰问活动,定期走访、了解党员、群众思想动态。社区有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低保户、长期病患者和残疾人,黄伟兰总是定期前往他们家中,给他们送水果、生活用品、慰问金等。下沙社区有一位妇女,丈夫因交通意外不能工作,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十分困难。这名妇女到公司向黄伟兰求助,黄伟兰了解到情况后,特事特办,向公司申请了一笔11万元的生活补助金和一套公司补偿房给她收租,在帮助她家解决燃眉之急的同事,让她每月有可持续性的租金收入,有效地缓解了她的生活困难。
每逢节日,黄伟兰就会组织举办党员、团干、老干部、退伍军人和老人座谈会,让他们欢聚、谈心声、聊家常,仔细询问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并再三叮嘱有困难要及时向组织、向社区反映。
有时,黄伟兰也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想到居民们需要她,公司需要她,就坚守着,继续拼搏在岗位上。凭借她的热情与努力,这些年,黄伟兰先后获得市、区、街道20多项荣誉称号。黄伟兰多年被评为市、区“优秀党务工作者”;今年,她还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社区党总支被深圳市委、福田区委评为“先进党总支”等荣誉。
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黄伟兰又开始新的思考,要尽全力实践十八大精神,创造新的业绩,让下沙居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