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巾帼志愿互助会:在帮助别人中完善自我
捐资助学
双拥模范
在深圳龙岗平湖,有一支响当当的志愿者队伍——平湖巾帼志愿互助会。14年来,这些朴实善良的本地普通妇女,以爱心之举“帮助别人,完善自我”,坚持不懈地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将爱与温暖传递给成千上万的人们。
平湖位于深圳北部,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家家盖起了小楼,人人拿到年终分红。妇女们“洗脚上田”,过上了享福日子。生活富裕了,这些村妇们心里却不踏实了。张小兰、廖玉齐等姐妹自发组织巾帼志愿互助队,三个、五个,不知不觉人越来越多,后来正式成立巾帼志愿互助会。
村里罗间伦家五口人中有三个精神病人,家里锅碗瓢盆乱扔,两个姑娘蓬头垢面、目光呆滞,母亲患严重的癫痫病。善良的张小兰流着泪买回新鲜的蔬菜、鱼肉,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饥肠辘辘的娘儿仨高兴得手舞足蹈,小兰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从那以后,她经常照顾母女三人,陪她们跑医院看病,像照顾亲人一样细心周到。
小兰的善行激励着村里的妇女,她们去村里帮五保户做家务,帮邻居照顾病人,还时常六七个人一起有计划地凑钱买来水果和衣物,慰问孤寡老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剪指甲。
土生土长的廖玉齐不善言辞、非常朴实,1997年,从报纸上得知湖南永顺县土家族学生因家贫面临失学,当时并不富裕的她分别向4个孩子寄去了1000元。当年9月,考上大学的唐光华为学费苦恼,她又汇去1000元。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她不断地给几个孩子寄去生活费共7万多元,她资助的4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工作岗位。2000年,她又捐助广东梅县少女巫珍每学期1000元,直到大学毕业。 1981年起就捐资助学的黄润兰,十几年已捐了近30万元,从在村小学设立奖学金,到将博大的母爱延伸到了甘肃以及粤北贫困山区,连续多年资助6个贫困学生,每年都拿出几万元给他们交学费,还帮他们的家人盖房、治病。可她自己却很节俭,穿的衣服只有几十元钱。
像这样的“深圳妈妈”,互助会里就有300多个,近千“儿女”遍布粤北、粤东和湘西、湘北以及黔南、黔西等十几个地方。
互助会的妈妈们也把8个自然村的单亲孩子个个记在心上。曾经是“问题少年”的阿强泡网吧打游戏,自闭冷漠,几位母亲轮流关爱他,给他过生日、陪他参加活动,与班主任沟通交流。5年过去了,阿强健康、向上,还考上了大学。
自幼贫苦的平湖妹子黄翔努力创业,得知家乡成立互助会,立刻回来加入资助捐赠行列,还带来了女企业家组成的爱心团队。为了把爱心捐款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黄翔经常外出考察。2001年,她去贵州,看到当地的村小学破旧得令人心酸,她四处筹资20多万元,半年后希望学校新校舍拔地而起,她又送去了3500多册书籍,每个学生两套校服。这些年来,黄翔自己帮助过的学生不下百人,“一对一”连续多年资助的学生就有20多个。
互助会的行动感动了来到平湖的所有女性,她们的纷纷加入汇成了平湖志愿队伍的滚滚热流。
来平湖办厂的港商梁陈铭坤,人称“梁太”,十几年来,她参与的各种慈善活动多得难以统计,爱心遍布内蒙古、新疆、贵州、云南等地,资助过的老人和贫困学生超过千人。能干的企业女老总熊敏先是“外来户”,她牵头兴建了有400多个铺位的巾帼步行街,解决了1200多名妇女就业问题,还免费为互助会提供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我这十年做慈善获得的快乐,超过做企业赚到的所有财富!”平湖巾帼互助会会长黄翔说,她率领的这个爱心团队现在已有732人,巾帼志愿互助行动将纯朴的爱心凝聚起来,升华成为博大的社会关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诠释了高尚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爱心之城”深圳的一道亮丽风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