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深圳家庭的影响
调查方法与样本结构 本次调查在深圳的六个行政区和光明新区共选取40个社区为调查点,每个社区抽取30户家庭作为抽样户(预计有效调查1200户家庭,实际有效调查了1209户),以居住在各类社区的居民为主(户籍人口占66.9%,非深户人口占33.1%,不包括住在工厂集体宿舍的外来工),调查对象年龄在18周岁以上(不包括在校读书的学生,其中26—45岁占80.8%),男性45.6%,女性54.4%。
一、金融危机使家庭普遍降低了各项开支
(一)近一半人员收入降低。2008年4月(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到2009年3月(调查时),有46.3%的员工表述收入减少了,其中薪酬减少比例最高的是批发零售业,占73.7%;其次是农林牧渔业占62.5%;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占54.5%。导致约2/3的家庭月人均收入降低,其中84%的家庭在消费和投资方面发生了变化,48.1%的家庭储蓄减少了。
(二)家庭基本生存消费普遍降低。 衣、食、住、行是生存最基本需要,衣、食、行是可控制的开支,家庭购买服装普遍减少,50.2%人通过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节省开支,有一半的家庭交通和通讯支出发生了变化,变化最小的是“住房支出”,无论是租房还是贷款购房,这项支出都是个人无法控制的,有70%的家庭在住房方面的开支没有变化。基本生存层面开支的消减影响了深圳家庭的生活质量,反应了金融危机对家庭影响的普遍性。
尽可能保证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开支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虽然很多家庭收入在减少,但还是尽最大可能确保赡养老人和子女教育。59.5%的家庭没有减少给老人的赡养费,还有16.2%的家庭增加了此项支出。有50.6%的家庭子女教育的经费没有改变,有24.1%的家庭此项投入有所增加,可见,中国家庭在社会危机中对老人和儿童给予了最强大的支持和保护。
(三)精神文化生活的开支普遍下降。旅游、文化娱乐生活是都市家庭很重要的内容,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3以上的家庭减少了这方面的消费。
(四)其它方面的消费和投资更加谨慎。深圳有24.7%的家庭需要雇佣保姆,其中有1/3的家庭减少了这方面的开支,有些家庭女性失业,再就业不易,干脆解雇了保姆,有的家庭辞掉钟点工,自家人承担家务劳动以减轻家庭的开支。有2/3在各方面投资发生了变化,更加谨慎,不敢轻易投资。
二、金融危机对夫妻关系的影响
(一)夫妻关系变化不大。调查显示,大约有88.9%的家庭夫妻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有8.9%的家庭夫妻关系变坏了,有2.2%的家庭夫妻关系变好了。这种状况可以视为夫妻关系变化的常态反应,可见经济状况的变化对家庭内夫妻关系有一定影响,但是绝大部分家庭夫妻关系没有受到显著的影响。男性群体对家庭关系变化的感受更强烈(男性占13.5%,女性占10.7%)。
(二)情绪受到影响 。夫妻关系变化比例较高的内容包括“谈论家庭生活次数”、“谈论工作的次数”和“自己的情绪变化”,金融危机首先影响到人们的工作,进而影响到家庭生活,在这两方面各有20%左右的家庭发生了变化,而谈论的情况增加和减少的比例接近,说明这方面遇到了困扰人们的问题。这种困扰的结果在个人情绪上表现出来。在表示家庭收入减少了的群体中,有27.3%的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变坏了,而收入没有变化的群体中,有10.9%的人表示自己情绪变坏了。情绪变坏最严重的是年龄在26-30岁的群体,占28.3%,其次是上下各延伸5岁的群体,表示情绪变坏的都在20%以上,而40岁以上的群体情况比较稳定。从文化程度看,主要是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群体受到的冲击比较严重,情绪变化比较大占37.7%。家庭收入减少了的群体中,夫妻争吵的次数明显增加的占16.2%,远高于收入没有变化的群体(2.3%)。
(三)夫妻关系紧张影响个人情绪。夫妻关系的紧张是影响个人情绪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夫妻在一起时间减少了的群体中有80.2%的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变坏了,夫妻性生活频率减少了的群体中,有78.4%的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变坏了,而夫妻吵架次数增多的群体中有93.4%的人表示自己的情绪变坏了。
(四) 家庭月收入的变化显著地影响了夫妻在一起的时间。月收入没有变化的群体中,有95.2%的家庭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也没有变化,有95.5%的家庭表示夫妻性生活的频率没有变化。但是月收入降低了的群体中,有14.2%的家庭夫妻在一起的时间减少了,16.7%的被调查者表示夫妻性生活的频率减少了。
可见,经济危机带来的是生活各方面压力的增加,而真正影响个人情绪的并非经济变化本身,而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使得夫妻关系在各个方面出现了紧张。如果面对经济的压力,夫妻能互相体谅,相互鼓励和安慰,互相支持和帮助,个人心理和情绪受到了影响会大大减少。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家庭在遇到经济压力时,夫妻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冲突,加剧了个人心理的压力。
三、金融危机对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影响
(一)父母没有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子女身上。接受调查者有59.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照顾子女的时间没有变化,有23.7%的受访者表示增加了。有65.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和子女的关系没有变化,有25.7%的受访者表示和子女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二)多数父母保持或增加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有57.6%的受访者表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没有变化,有30.6%的受访者表示增加了与子女的沟通交流。总体上看,在经济危机影响下,家庭内的父母与子女的交流在增加。
(三)多数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没变或更好。68.6%的受访者表示对子女的态度没有发生变化,有25%的受访者表示对子女的态度变好了。总体上看,在金融危机影响家庭生活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家庭父母在经受生存压力的同时对子女的态度没有改变或者变得更好了。
总体上是经济状况变好了的群体,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各个方面都想好的方向变化为主,但是经济状况变差的群体,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变化向两级发展,有的变好了,有的变差了。
四、金融危机对家庭生育计划的影响
接受调查的1209人中,有133人有生育子女的计划,金融危机后,有76人(占有生育计划人群的57.1)表示会按照原计划生育子女,有3人表示会提前生孩子,有40人(占有生育计划群体的30.1%)表示会推迟生孩子的计划,有14人(占有生育计划群体的10.5%)决定不生孩子了。可见,金融危机使得相当一部分(42.9%)原计划生育子女的夫妇改变了原有计划,而且是以推迟或者取消生育计划为主。
五、提高收入是人们面临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收入是家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55.1%的家庭表示当前家庭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年龄来看,遇到急需解决问题比例较高的是在26—50岁之间的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从教育程度来看,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群体,就具体问题而言,目前有35.34%的家庭急需解决的是提高收入的问题。从年龄段看,21-25岁群体中有75.8%的人表示急需提高个人收入,是比例最高的群体。受就业困扰的也是比较严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受访者中有10.6%的人急需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这一问题分布在各个年龄段,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的情况接近。其中比较严重的是25岁及以下群体,这一年龄段受访者中有46.15%的人急需解决就业问题,其它年龄段急需解决就业问题的也都存在,如41—45随年龄段急需解决就业问题的站12.6%。从性别角度看,男性中急需解决就业问题的占8.57%,女性中急需解决这一问题的占12.6%。
(二)解决问题人们对政府的依赖和期望最大。关于“哪些人或机构能够帮助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帮助解决,有13.1%的受访者认为自能靠自己解决,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或者配偶单位”能够帮助解决,有4.5%的受访者认为亲友能够帮助解决。可见,当前人们对政府的依赖和期望最大。一方面说明公众对政府的依赖和信任度还比较高,同时也说明在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时,政府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所起的作用比较小,政府过多承担了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责任。
六、金融危机没有给人们的信心带来太大的影响
尽管金融危机给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仍然有85.5%的人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抱有希望,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占7.5%。2009年的调查与2006年同指标调查相比,结果变动不大。在已婚者中,对于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压力、困难和挫折,表示自己能够与配偶共同面对的占91.8%。可见,虽然金融危机对人们的收入和工作状况有比较普遍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在心理上给人们的对生活的信心带来太大的影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