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声
期待您的关注
微信公众号 |

女性的性别意识与角色自省

发布时间:2010-11-10   来源: 深圳市妇女联合会   作者:

  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女性收到的礼物一定多过男性,每年一次的“三八”妇女节,女同胞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各种福利和待遇,曾几何时,中国女性在“妇女撑起半边天”、“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等豪言壮语的激励下,在社会建设中冲锋陷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各领域有突出成绩的女性中,不少人在家庭生活领域却节节败退,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家庭阵地,当她们觉醒时发现子女已经长大,丈夫已经离去,社会上流行的“甲女或剩女”成了这个群体的写照。为什么一个兢兢业业在职业上非常优秀的女人,却难以得到一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男性的气量太小还是女性的角色扮演出现了偏差?如今,“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角色期望、“职业与家庭难以兼顾的焦虑”仍然困扰着很多女性。作为身在其中的女性,这些年常常思考到底该如何做女人?两性角色如何配合才能使男性和女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在家庭和社会领域和谐发展?带着困惑和思考,在遍访欧美、东渡日本的求学中,用心观察不同社会形态下两性的角色关系,再回过头审视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发现有些问题确实值得重新思考和认识。

  在东京银座、博物馆、美术馆的咖啡厅,午后时光时常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中年女士,她们无论身着传统和服还是现代服饰,其款式色彩搭配的用心、化妆精致、尤其是神态的安详真是一道久违的风景,让每天忙得团团转的我羡慕不已。

  问及日本友人,告知这些多数是家庭主妇,她们大多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婚后按照日本社会的习俗做职业主妇,相夫教子是她们最主要工作,做一手好的料理是职业主妇必须学习的持家技能。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一个幸福的家庭离不开妈妈亲手准备的健康可口的料理,这是孩子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幸福记忆——“妈妈的味道”。友人还告诉我,在日本,即便非常富有的家庭,厨房也是家庭主妇的领地,佣人最多只能帮助清洗原料和卫生,料理的烹制一定由家庭主妇亲自完成。丈夫和孩子最留恋的“家的味道”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烹饪中建立起来的。人到中年孩子上大学后,主妇们常常相约喝咖啡、打高尔夫、看画展,也有不少相约做社会公益事业。在问及她们不担心丈夫离婚吗?回答是中年以上的日本男人最怕太太提出离婚,原来在这样传统的家庭中,男性的收入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多数由公司直接发给太太,太太负责管理家里的财务、安排家庭生活,每天太太会给丈夫一定的零花钱。

  为更多了解日本社会的两性关系,曾问一位风度翩翩的世界知名公司高层管理者,在中国人眼中这是典型的中年成功男士,您一生最感激的人是谁?他脱口而出“我太太”,您太太是做什么的?答曰“职业主妇”,再深问您为什么感谢太太,回答是“太太很用心管理了家,教育了我们的两个儿子”。这位日本男士和许多日本男人一样,近30年的职业生涯几乎每天都是清晨6点左右离开家,晚上10点后才能回到家,勤勤恳恳的工作才得到了如今的地位,太太是大学同学,婚后一直做家庭主妇,养育两个儿子都已经名牌大学毕业。

  另一位40多岁出身于日本世家、祖上曾经支持过孙中山革命的日本友人告诉我,他和太太感情很好,他认为做家庭主妇的太太非常聪明,原因是结婚25年,太太从来没批评过他,问及是否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这位胖的可爱的日本男人很羞涩地回答,其实自己有很多缺点,自己知道,只是改不了,太太很清楚但是从不批评他。这两个案例引起了我对女性角色的深思。如今的日本社会年轻一代正在改变这种家庭模式,离婚率也在快速上升。

  比起欧洲女性为争取平等就业权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作为中国女人我们是幸福的,建国以来首先在法律上赋予了女性与男性同等的社会地位,于是我们理所当然地和男性接受同等教育,同样走出家庭参与社会生产与建设,同工同酬早已是我们的权利,以妇联为核心的各级妇女组织为保障女性的平等权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虽然在社会文化和习俗中,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但是整个社会对两性关系的认识在不断进步,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思考和清醒地认识在社会和家庭领域,男女两性如何优势互补、和谐发展。

  女性困惑如何做女人的同时,男性也在同样困惑如何做男人,君不见超女代表李宇春的中性形象,很经典地透视了当今中国两性关系的现实——走向中性化,这种状况势必造成在女人眼里男人不男,在男人眼里女人不女的尴尬局面,要破解这个困局,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性别角色定位,强化性别角色的培养。需要从多个角度做出努力。

  在性别关系的认识上,必须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追求性别平等必须建立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基础上。

  在角色培养方面,强化青少年基本社会化中的性别角色的培养。青少年的角色培养中,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是基于社会和职业需要的中性教育,对于性别角色和技能的培养严重缺失。以女性为例,在她们接受的教育中罕有女性擅长和必须承担的家庭管理、婴幼儿哺育、环境布置、服装服饰及女性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当她们结婚生子扮演起妻子和母亲角色时,既缺少对妻子母亲角色的认识,更缺乏管理家庭的技能,而男性的成长过程中也同样缺少如何做丈夫、如何做父亲、如何与女性沟通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婚后角色也常常困扰他们。

  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提高对家庭角色价值的认识。相当长时间内过度强调社会和集体利益,忽略了个人和家庭的价值,家庭管理和家务劳动价值被贬低。两性在有法律可依的社会领域得到平等发展和竞争,在家庭领域都期望对方更多付出,不少人有意无意放弃了自己的家庭角色责任。有经济能力的夫妇干脆把家交给了保姆和老人,这种状况无论对建立家庭文化、子女培养和形成家庭凝聚力都有害无益。

  和谐发展、优势互补是两性共同受益的社会发展模式,在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中提倡基于人格和机会平等的性别平等观念,提倡女性在其擅长的领域充分开发和挖掘其潜力,使得女性在社会和家庭领域充分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她们的性别特征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纠正“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同样能做”观念中聚焦事物表面带来的对男女平等基本原则理解的偏颇。

  世界有了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才使人类更加丰富和美好,两性在深度的互动中性别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社会变得更加丰富,人类变得更加美好。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同样离不开男人,这是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才能更好地完善人类社会。

(作者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