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素质与社会发展成本
尽管从根本上说,没有女性的解放,就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人类的解放;没有女性选择权力的给予及选择的自由,就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人的自由;没有妇女普遍的文明程度的提升,就没有人文意义上的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升。但是,对男女平等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同时还有经济视角的解说。经济的发展不仅从生产方式的改变中逐渐为女性提供与男性平等的机会,同时也为女性获得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两性,男人和女人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力的源泉。不仅如此,甚至还可以说,人类社会最初的劳动分工,并不是基于深刻的理性的思考——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而是直接基于构成社会生产力的男人与女人的天然的生理属性的差别。比如,女人的生理属性使她们先天就具有从事采集、纺织等细致而较轻体力付出的劳动,而男人的生理属性则使他们先天就具有去承担更加繁重的体力劳动的生理优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过程,也正是在尊重并充分使用这一自然差别的基础,沿着一条低成本的“自然分工”的轨道发展着的。
从历史上看,更加适合于从事采集业的生理属性,使女性在远古时代缔造了“母系氏族”的神话。当女性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时,女性本身作为女人的地位,会随着女性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的提升而一同提升。然而农业社会不仅把男人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也将女人牢牢地锁闭在家中(排除特殊的文化习俗)。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下,繁重的农业劳动,使女人似乎始终处于弱势。女人作为女人的特点,也就必然成为女人作为生产要素的弱点。当女人在社会主要生产要素的演变、交替中失去了优势时,女人作为“自然人”(即为人妻,做人母)的职能就几乎成了女人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职能。尽管女人在自然人职能中为社会再生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而女人本身却被视为消费者。在农业社会,人对自然的依赖性,表现为女人对男人的几乎是完全的依附性。因此,越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国家,越是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的国度,女人作为生产要素越处于劣势地位,女人的社会地位也就越低。
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一样,同样是一个以男人为主的社会。尽管工业文明已远迈农业文明,但在工业文明中,尤其是早期工业文明中,女人作为生产要素,其自然的生理属性依然构成其先天的弱势。可以说生产活动对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自然生理属性的要求,即性别的要求越模糊,比如,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能够熟练地掌握电脑或现代仪器,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男女的社会地位就越有机会平等。换一句话说,人类的劳动过程越是知识化、智能化、自动化,女性作为生产要素与男性的生产要素的禀赋就越接近,女性作为生产要素的“先天弱势”就有可能会逐渐消失。
现代文明社会应该是一个平等地给予每一个个体充分选择权利的社会。当女性作为生产要素的“先天弱势”给女人带来严重的身心伤害和沉重的社会恶果时,妇女解放就无疑具有政治意义和进步意义。而单纯地走出家门,则是妇女寻求自身解放的一种极端的,然而在相当时期又是必要的斗争方式。如果撇开政治、文化、习俗等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的女性是否走出家门,以及将以怎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在相当程度上是由社会发展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决定的。尤其对一个由男女不平等进入到男女机会平等的高度文明的社会而言更是如此。正如婚姻的自由不仅包括结婚自由,还必然包括离婚自由一样,我以为,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不是简单的所有女人都走出家门,而是男人也能顺理成章的留在家中;更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男女同工同酬,而是男女机会平等的可能性的平等的获得与拥有,竞争起点的平等。
女性作为生产要素,她构成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不仅缔造生命,而且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女性不仅是劳动要素本身,而且还是能够培养、提升生产要素素质的“先天”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不仅在增值着自我,也在增值着社会。由于女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因此,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是社会生产要素“质”的提高的表现。或许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国家或政府的道德水平,看其对待教育的态度,而衡量一个国家或政府的文明程度,看其对妇女儿童的态度及其关怀程度。
如果说人类自身的解放必然包括妇女的解放,那么一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也必然蕴含着女性自身素质的提升。女性素质的提升不仅体现社会的文明与道德,同时又在相当程度决定社会的文明程度与道德水平。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是其素质与素养的提升的体现。女性主体意识既包括独立意识、自主精神、参与社会的程度与能力、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勇气和相关的知识具有,同时还包括现代意识、良好理念和时代精神的确立与拥有。
一方面,女性文化素养越高,自身走向社会的成本越低,而留在家中的机会成本则越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女性素养的提高还会出现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情况。同时,社会越开明,女性素养越高,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力就越大,选择的“菜单”就越长,许多与感情、闲情和尊严相关的消费将会进入女性消费的领域。女人在完成“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同一时就越少有社会舆论的压力,就越能够轻松、愉悦并卓有成就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女性素质的提高,还会降低社会走向文明的成本,从而加快社会文明的步伐。这一“功劳”的体现,就是家庭教育的完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社会节约意识形态的形成和人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子”成本,女性也在完成家庭教育的同时,为社会培养了具有较高素养的劳动力,从而降低了社会教育成本。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不仅是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而且必将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作者系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