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U站在中信广场试运行
昨日,深圳首个志愿者服务站U站在中信广场试运行,该站纪念章成为市民可以收集到的第一个大运会志愿者纪念品。
大运会期间,全市将有818个U站为市民和来宾服务,其中,750个U站分布在城市的社区、口岸、广场等地,68个U站在场馆内服务。此外,还有官方会刊U站、手机U站、12355热线U站等为市民和来宾服务。U站倡导“DIY”服务,一大亮点就是提供个性纪念章给市民,展示U站各自的创意。
环保:废旧集装箱再利用
志愿者服务站首个站长、中信广场U站站长管耀华告诉记者,中信广场U站于昨日上午10时多运来安装。该U站的志愿者彭云告诉记者,下午2时多,他们接到第一个关于大运的咨询,“一位市民询问大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怎么购买。”
记者在中信广场U站看到,U站颜色简洁明快,“脑袋”上突出的“U”尤其显眼。它采用废旧集装箱再循环利用,一分为二建成,站顶安装太阳能设备,环保节能。站内配有一体式桌柜、灭火器、风扇、显示屏、上网本、废纸篓、移动固话、椅子等基础设施。
“U站一个特色就是采取低碳理念,循环利用废旧集装箱,利用太阳能设备等环保设备。”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华介绍。
U站旁边有一排宣传资料取阅架,架上除了深圳吃喝玩乐各方面的介绍,还有深圳大运会、志愿者文化等方面的介绍,“U站将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文明宣传、应急服务等志愿服务,同时志愿者还将通过U站宣传大运知识和志愿文化理念,展示城市文明形象。”张志华说。
目前试运行阶段,U站的服务时间为1000—2000,每个U站每天分别安排三个班次,每班4小时,每班次3-4名志愿者提供服务,大运会期间U站正式运行后,志愿服务时间将调整为为800—2000,每天三班次,每次4小时,每班次5名志愿者。
互动:市民可在U站收集印章
张志华介绍,城市U站构造完全采用开放式,目的是让志愿者和游客、市民更好地互动。“U站倡导‘DIY’文化,借助U站平台,充分激发志愿者和市民的参与热情,自主参与、自由发挥,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加入到大运志愿服务中。”他说。
“DIY”文化的一大亮点就是U站将摆放特色纪念印章,市民每到一个U站,可以参与到收集特色纪念印章活动中来。“我们的目的是展示志愿者的创意。我们没有要求所有的U站都有自己的纪念章,但希望到大运会结束,每个U站都拿出自己的创意来。”张志华说。
中信广场U站的志愿者向记者展示了他们设计的纪念章,这是目前市民可以收集到的首枚纪念章,“这是我们自己设计的,上面留有我们所在地点‘中信广场’的字样,它是独一无二的。”志愿者彭云介绍说。有参观的市民认为,“说不定在大运期间,深圳也会出现一些盖章达人呢。”
U站还将展示“DIY”海报,“志愿者和社会群众可以通过可书写海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最想传达给大运的信息在这里予以展示。”张志华说。此外,U站还将推出“U站笑脸墙”,笑脸照片由200-300张的学生、志愿者和市民的笑脸照片组成,U站将以现场拍照的形式向市民收集“U站笑脸墙”的照片。
开放式管理意味着U站24小时不关闭,给管理带来一些难题。“我相信市民的文明程度。”管耀华表示。
U站将在试运行期间收集市民和媒体的意见,不断进行改进。
相关链接:
网络U站正式开通
昨日下午,网络U站“大运会志愿者之家”网站正式上线。该网站将方便大运会志愿者了解招募最新情况、查询录取结果,学习志愿者的基本和专业知识,提高培训效率。
据了解,网络U站(http//u.sva.org.cn)不但将全方位、多渠道搜集和报道关于志愿者的感人风采、工作亮点和关注热点,还将深圳的现代文明、城市内涵、风土人情通过网站带给全中国、全世界。
大运会志愿者协调办公室副主任张志华介绍说,网络U站一是让广大市民朋友们通过网站平台了解志愿者台前幕后付出的辛勤劳动,让市民更深入透彻理解志愿者精神的同时,还可以让青年们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朝气,向全世界展示深圳的深刻内涵;二是为大运会志愿者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后盾,给予他们家一般的支持、关爱和包容。
据了解,网络U站设有动态新闻、志愿者风采、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U站、大运快讯、文明深圳、青年联欢节、创先争优等10个栏目。
南山确定118个U站选址
记者昨天从大运南山赛区志愿者部获悉,大运期间南山区118个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U站的选址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依据U站服务的城市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这118个U站包括18个一类U站,即岗亭式“U站,主要分布在大运会比赛场馆周边;100个二类U站,这种U站初步为帐篷式设计,主要分布在各个社区内。这些U站均按照“方便性强、防暑性好、人流量大”的标准选址。
大运期间,U站不仅可以向广大市民及各方来客提供便利的语言翻译、信息查询、交通指引、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还可结合本站点地理位置、志愿者及其组织单位实际情况策划一些特色服务项目,如景区导游、健身和心理咨询、义诊等。通过志愿服务,提高市民、各方来宾对大运会的关注,分享大运带来的城市文明成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