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声
期待您的关注
微信公众号 |

让关爱的“阳光”洒进她们的心房

发布时间:2015-04-30   来源: 深圳市妇女联合会   作者:

“阳光女工”通过举办户外拓展活动,进一步开阔女工视野,增强女工个人和群体的凝聚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家庭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近年来,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深圳市妇联的扶持帮助下,发挥自身优势,精心设计适合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的服务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阳光家长”、“阳光女工”、“阳光心灵”等品牌工程,以专业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进一步拓宽了妇联工作的渠道和手段。

  专业服务让家长教育更“阳光”

  今年10岁的亮亮(化名)读小学三年级,聪明伶俐的他学习上不用家里操心,但经常打骂同学的“毛病”却让母亲张女士很是烦恼。在向大医院苦寻症结无果之后,张女士决定带着孩子前往南岭村“阳光心灵”工作室试一试。

  第一次,亮亮与他人没有目光交流,只顾着摆弄沙盘,玩两军对垒的游戏。咨询师发现,亮亮所构建的沙盘世界中,只有两个地方:家庭和学校,并从中看到孩子心中压抑的情绪。

  经与母亲沟通,咨询师了解到,因为医院此前检查不出问题所在,张女士潜意识里认为亮亮“有病”。每当亮亮想把学校里的事和张女士说的时候,她总会边摊手边推开说,“别和我说话,回你自己的房间去。”妈妈的拒绝,让孩子的情绪全部积压在了心底。久而久之,积压的情绪慢慢发酵变质,演变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容易动怒。

  听了咨询师的分析,张女士反思了自己过去的情绪和行为,表示会努力改正,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经过半年多的心理咨询,在咨询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亮亮从一开始的攻击、救助,到进行自我防御,进而慢慢能够与他人分享。在沙盘的世界里,亮亮得到了有效的发泄,在外在世界即学校中,打骂同学行为随之减少消失,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

  “阳光家长”是以福彩公益金为资金支持,市妇联主办,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承办的公益项目。其遵循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儿童身心成长发展规律,在社区、学校、企业实施“阳光家长”服务项目,通过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定对象的运作手法提供专业服务,以“三师五定+服务四进”的服务模式,根据服务对象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开展“点对点,人对人,一助一”专业个案跟踪服务,家庭教育讲座等公益服务。

  第二期“阳光家长”项目自2014年5月底启动以来,全市10个区共设立18个“阳光家长”服务点。截至今年4月17日,“阳光家长”共开设专题讲座99场,组建社区义工队18支,开展义工培训及活动172场,开展互助小组活动49次,完成家庭个案跟踪回访率100%,举办大型宣传活动8次,并建设了“阳光家长网校”网络支持平台。

  该项目给予家长更多科学育儿知识、生活知识与技巧,促进家长有效亲子沟通,有效补充孩童学校教育的不足,切实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服务实效突出,深受广大居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

  社会化“多元”参与呵护女工心理

  “阳光女工”服务项目,则是市妇联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新模式,构筑我市妇女工作“项目化带动、专业化服务、品牌化打造”崭新格局的另一大创新服务举措。

  项目植根于企业,根据女工的实际需求开展各项服务,探索出灵活多样的基层工作模式,使广大女工有了学习、活动、交流、倾诉、宣泄的场所和渠道,从而缓解、消除心理矛盾、痛苦,获得心理支持,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及时疏导心理郁结。

  2014年6月,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承接市妇联第四期“阳光女工”项目,安排专员负责项目开展工作,在QQ群、微博等多媒体渠道发送“阳光女工”活动、信息,结合各企业女工的不同需求,开展婚恋心理、两性关系、情感婚姻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定期在工业区、企业举办小组、工作坊、论坛等活动,为女工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女工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期间,中心通过举办大型交友活动,对女工进行婚恋指导,并通过户外拓展活动,进一步开阔女工视野,增强女工个人和群体的凝聚力,帮助女工调整心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阳光女工”服务网站、服务热线和微博、QQ群平台,及时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社工服务、法律援助等信息咨询服务。

  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阳光女工”举办专题讲座188场,开展小组活动60场,社区活动18次,一对一个案服务600个,一对一辅导服务450个,完成一对一电话、网络咨询1200个,发布网络消息(微博、QQ群消息)842条,举办交友活动1次、拓展活动12次。

  项目通过培养女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倡导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良好新风尚,荣获第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探索建立专业化、公益性妇女社会组织

  市妇联主席马宏在不同场合提到:“要善于借外智,向第一部门(政府)学习组织的严谨性,向第二部门(企业)学习工作的效率,向第三部门(NGO)学习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使妇女工作效果最大化,真正实现妇联的组织形态、运行模式和工作效能的全方位转型。”

  据介绍,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是市妇联培育指导的,经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也是全国妇联系统首家服务于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机构。

  目前,中心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员工)45人,签约咨询师116人,在全市共设立了41个“阳光心灵”工作室、21个“阳光女工”服务企业,“阳光家长”服务点一批,直接服务群众80多万人次。同时,中心还承接市妇联信访服务项目,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承接坂田社会组织公共空间项目,助力老年社团发展,凝聚女性社团组织,孵化社区圆梦慈善基金会,提供关爱事业的动力燃料,为关爱事业培育社会组织骨干人才。

  在市妇联的扶持、支持下,中心立足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努力探索建设一个能满足多元需求的专业化公益机构、示范性社会组织。近年来,中心获评为深圳市第二届“鹏城慈善组织奖”、广东省首届珠江公益节“公益社团”,“阳光心灵”工作室项目还获第二届省妇联工作创新奖。

附件: